Feeds:
文章
留言

Posts Tagged ‘Good’

清除一顆老鼠屎(web only)
EMBA雜誌編輯部
根據顧問公司的研究,在美國的公家機關中,有二五%的員工認為,同事的工作表現沒有達到要求,在私營公司中,表現不達水準的員工,也佔了一一%到一六%。這些表現不佳的員工不僅沒有做好份內的工作,還會降低團隊的生產力與士氣,並且增加離職率,影響到其他員工的表現。
根據顧問公司的研究,在美國的公家機關中,有二五%的員工認為,同事的工作表現沒有達到要求,在私營公司中,表現不達水準的員工,也佔了一一%到一六%。這些表現不佳的員工不僅沒有做好份內的工作,還會降低團隊的生產力與士氣,並且增加離職率,影響到其他員工的表現。面對這些害群之馬,人力資源雜誌(HR Magazine)指出,在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之前,主管必須處理表現不佳的員工。一家顧問公司的總裁道爾頓(Francie Dalton)表示,如果表現差的員工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會促使表現好的員工離開公司,因為他們不會想待在不在乎員工表現的公司,相反地,表現平平的員工則會留下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躲在公司不做事也很安全,如此一來,整個公司會逐漸向下沈淪。

專家表示,主管之所以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做。一家製作公司主管古立恩(Jim Gulian)分析,沒有正確處理表現不佳的員工的主管,主要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的主管不想處理問題,他們把表現差的員工的工作,交給其他的員工去完成,只希望表現差的員工會離職,或者轉調到其他部門,問題能夠自然而然消失。

第二類的主管害怕直接找員工說明,因此採用對整個工作團隊訓話的方式,要求大家能夠提高工作表現,結果努力維持高表現的員工,跟其他的員工一樣,通通都挨了罵,反而產生反效果。

第三類的主管則以負面的方式,與表現不佳的員工個別談話,通常在被指責之後,員工的工作動力更為下降。

除了避免掉入這三種類型,管理書籍的作者葛羅特(Dick Grote)建議,主管可以採取三步驟的處理模式。首先,找表現差的員工談話時,開宗明義指出,員工的表現有問題。然後,描述員工表現及公司要求間的落差,例如,「每星期二早上,你都應該準時交報告,但是過去一個月,你只準時交了一次。」主管在意識到員工不佳的表現時,應該就開始進行記錄,有幾分證據,才能說幾分的話。最後,主管聆聽員工的反應。

與員工談話,也可以幫助主管找出員工表現差的原因。是因為缺乏技能、職業道德、良好態度,還是與工作無關的原因,例如生病、家裡出了意外。針對每名員工的個別問題,擬出可行的改進計劃。此外,根據研究,只有二○%的員工表示,公司會幫助表現不佳的員工改進,事實上,如果員工有可能進步,公司可以針對員工的弱點,投資讓員工接受訓練,這麼做的代價,可能比重新僱用一名員工低。

Read Full Post »

來源:INSIDE

本文原作者為有矽谷創投教父之稱的 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

當人們在試圖舉起重物而不慎受傷,往往因為他們試圖把力量集中在背部來舉起重物。但正確的做法是,把受力點放在你的雙腿上。和投資人洽談的過程中,缺乏經驗的創業者也會犯這樣的錯誤。他們錯誤地想藉助少許誇張和美言來打動投資人,而不是以自己公司真正做出的事情為說服理由——出現這種情況,多半是創業者本身還沒有想清楚:為什麼自己的新創公司值得被投資。因此他們無法向投資人清晰闡述,遑論說動投資人。

投資人想要的是什麼?一般來說,他們尋找的是有希望取得巨大成就(big success)的公司。基本上,將會有巨大成就的創業公司,他們的收入分佈都遵循冪次法則(power law)1,其增長曲線十分陡峭以致於其它公司都相形見絀。但尋找這種公司的難度比聽起來高得多,通常每一年都只有少數幾家(一般來說是15 家)最終可以大成。所以投資人會把尋找​​這種公司看成是「進位」的遊戲——換言之,只要你看起來有一點點成功的機率,哪怕只有 0.000X 的機率成為那 15 家公司之一,投資人也會對你抱有很高的興趣。但如果他一眼看出你沒有機會,你在他心目中就是「零」,永遠無法打動他。

所以,一間創業公司如何讓自己看起來能夠取得巨大成功?有三樣東西必不可少:實力很強的創辦人,有錢景的市場,和一開始即存在的成功跡象。

夠厲害的創辦人

投資人最看重的一點就是創辦人是否足夠厲害。多數投資人見到一位創業者的前幾分鐘內,他們就能判斷這個創業者是 winner 一類或者 loser。並且判斷一經下定便很難更改。每一位投資人那裡都會有要投資你和不投資你的理由——如果他認為你會成功,那麼他將放大前者的作用力,而如果他認為你做不到,那麼他會以後者來說服自己。舉例來說,你創業的領域可能是一個機會廣闊的市場,但是該領域的銷售週期很長。這時如果投資人喜歡你,那麼他會說他想要投資,因為這個市場前景很廣,如果他不喜歡你,他的理由就會是銷售週期過於漫長了。

當然,他們這麼說的時候,並非有意誤導你對自己的判斷。其實他們往往也不清楚他們喜歡或者討厭一家創業公司的邏輯是什麼。可能你看起來像 winner 多一點,他們就會更喜歡你的點子。

那麼,像 winner 的創辦人一般具有哪些特質?在我看來,一個厲害的創辦人,他看起來有絕對的能力和自信得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哪怕前方障礙重重。這有點接近「自信」的特質,但並非盲目的樂觀和自信,而是一種符合邏輯的自信。

確實有一群人很容易散發出強大的氣場,這群人中有一部分人真的擁有很強的實力,並且不經意間便會從言談間流露出來,而剩下的那部分人則或多或少是「表現」得很厲害。問題在於,許多有能力成就大企業的創業者,最開始尋求融資時都不太擅長把自己的實力展現出來。

怎麼辦?

這時,最不應該做的事就是模仿那些已經頗為老練的創業者開始自吹自擂。投資人或許有時不太懂如何判斷一項技術是否厲害,但是他們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有自信卻是從來不會出錯的。如果你想裝出某種非真實的面目,你最終將離真誠遠去,無法達成說服投資人的願望。

說出事實

如果你是和投資人接觸較少的創業者,又希望讓投資人了解你的實力,說出事實或許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你想要裝作很厲害時,可能很難持續,你得掂量每一句話是否都能符合你假裝出來的「厲害感」。而當你說出事實,則不會面臨這種情況。多數人說出一加一等於二的時候都非常自信,因為他們相信這是事實。而那些善於讓自己看起來非常有實力的創業者,則能夠把「我們將每年盈利 10 億」這句話,說得和「1+1=2」聽起來有同等的自信。

023

前提是,你自己得首先對「我們將每年盈利 10 億」這一點深信不疑。

這就是最大的秘訣——說服你自己,你的公司值得投資。只有如此當你試圖說服投資人時,他們才會相信你。但所謂的自我說服並非阿Q 似的精神勝利法,而是你真的客觀和仔細地評估過了自己公司的投資價值。如果你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公司不值得投資的話,那麼不要輕易去融資。

想做到客觀評價公司的可投資價值,你得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如果你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而只是被自己想出來的點子所迷住了,那麼投資人會將其視為達寧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具體指無知比知識更容易產生自信),因為在幾分鐘的交談之內,他們就會發現你是否對自己將進入的領域有深入了解,對市場的每一塊都瞭如指掌。

那麼,為何總有人想以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來說服投資人?我想或許是我們過往的教育經歷將我們訓練成了如此模樣。

想想我們在學校裡的時候,是否總被要求在完全無話可說的時候說出些什麼?如果你有一份 10 頁的報告得寫,那麼哪怕你只有大概 1 頁紙的想法可以寫,也得湊出 10 頁字數。大多創業公司也是如此,他們覺得以誇大的方式去說服投資人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因為是時候去融資了。很少有人會在融資前停下來想一想,他們將拿出的被投資的理由是否足夠有說服力,自己是否發自內心地去相信。癥結就在此處——我們太習慣把別人的需求當成任務去完成。

事實上,融資的最佳時機不是你需要資金或者是你到了某個 deadline 非融資不可了(比如 Demo Day),而是你有能力去說服自己,也說服投資人的時候。當你停下來先去說服自己的時候,你會靜下心來找出自己公司的投資價值,你會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並且最終得出一個清晰的路線圖,找到走至終點的方式。

何為市場?

注意到了嗎?上面我一直在探討創業公司是否值得投資,而不是它是否將走向成功。事實上,沒有人知道某件創業公司是否最終會成功。而這個未知性對投資人來說是好事——因為成功如果可以預知,那麼它初始的股價就會和它未來可能達成的股價一樣高,投資人也就沒有了賺錢的空間。投資人清楚地知道,每一筆投資都是在賭,賭一場勝算極低的輸贏。

所以,要證明你值得投資,你未必得證明自己極有可能成功,你只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好賭注就夠了。什麼樣的創業公司會是一個好賭注呢?除了有一個厲害的創辦人以外,清楚知道在一個大市場中佔領足夠領地的行進路徑十分重要。創辦人往往把創業公司看成是「點子(idea)」,但投資人卻是在看「市場」。他們會計算有 x 位使用者平均每年會為你的產品付費 $y,所以整體可獲取的市場規模大約是 $xy,以此估算出這筆生意有可能達到的最大市場規模是多少。

你的目標市場最好足夠大,並且你能將其規模清晰描述出來。雖然也會存在一開始你想進入的市場還沒有被打開的情況,或者你還不是該市場內的實力玩家,但往往從一個暫時很小的市場切入並最終把它做大,更有可能成就一個不可取代的大公司(編者註:比如阿里巴巴)。

因此,只要你能列出一個合理的規劃路線,在幾年內可以一步步佔領一個大市場,通常說服力就足夠了。至於什麼樣的規劃路徑更合理,則取決於這間創業公司的年齡——​​如果它剛剛過了 Demo Day 三個月,那它只要拿出一個有前景的嘗試計劃、值得投資人投資來以實現遠期的目標便可。而一個已經經歷過 A 輪的公司,則必須證明它此前的試驗已經得到論證。

但是,每一間大企業做大的背後都有很多幸運的因素,比如它的成長正好受某種時代潮流所推動。所以,你若想證明自己的公司有可能進入這樣的幸運行列,最好拿出你正從中獲益的時代之潮的證明。通常你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是現在做這件事?」,如果這真的是一個特別棒的點子,為什麼沒有人做過這件事?最理想的情況是,因為某些趨勢的轉變,一個本來看似不可能的點子正經逢巨大的機遇,而你的嗅覺足夠敏銳在其他人之前發現了這個機遇。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微軟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只賣 Basic 語言,微軟不可能成為龍頭。但微軟恰逢微電腦的廣泛普及,因此對微電腦軟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最終微電腦對微軟的助推力遠遠超出了 1975 年最樂觀的觀察家的預期。

微軟成功了,如此的成功,以致於很多人認為微軟成功的可能性是在幾個月內便可預見的,如果當時投資它一定會是絕佳的賭注。但這種想法錯了。一間不論日後有多麼成功的企業,最初幾個月內它都不可能看起來是一個絕佳的賭注,它只會是一個看起來不錯的投資選項之一,遠遠不到 100% 有把握的程度。個人電腦的風潮確實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微軟也抓住了這一機遇,但沒有人能保證它當時一定不會錯過機遇。

我不能對所有的創業公司都下此定論,但至少我投資的創業公司中,有 50% 都像微軟一樣有走向產業龍頭的潛質,可誰又能說得準最後的結果呢?

拒絕並不可怕

如果你也有和微軟一樣的前景,你就可以順利說服投資人嗎?不一定,當初也有不少拒絕向微軟投資的創投,Google 也一樣。而遭到拒絕很容易讓你陷入尷尬的境地,因為當你開始融資時,投資人最愛問的問題是:「還有誰也想參與投資?」而如果你到目前為止都還沒說服一個投資人時,能說什麼呢?

通常厲害的創業者會這麼解決這一問題——在投資人面前表現得很自信,哪怕還沒有人拍板投資,但也要看起來像有許多創投很感興趣有投資意願。不過,這種略帶誤導性質的方法並不適合所有人,除非你有把握能在掩飾的時候應對自如不心虛,否則類似的謊言投資人已經聽過不下萬次,很容易被拆穿。

所以如果你不是談判的高手,我建議你不要繞開試圖被拒絕投資的現實,而是直截了當地跟面前的投資人分析此前被拒絕的原因是什麼,拒絕了你的投資人犯了哪些錯誤。如果你確信自己的策略沒有錯,那麼你會知道為什麼拒絕你的投資人是錯的。

經驗豐富的投資人懂得最好的點子同樣也最令人害怕,就像他們懂得為什麼很多創投會拒絕 Google。你直言說出是什麼讓拒絕了你的投資人對你的點子感到害怕,會更突顯你的自信。而如果你對被拒絕一事遮遮掩掩羞於啟齒,那恰好證明你的心虛,或許你心裡也覺得被拒絕是有道理的。

這種方法會在你遇到頂尖投資人的時候發揮最佳效果。因為他們知道很多其他投資人太過因循守舊而錯失最可能成功的「異數」。尋求融資和申請大學可不一樣,不是你拿到了麻省理工的入學許可,同理可證 Foobar State 應該也不難進。頂級的投資人要比其餘投資人來得聰明,而最棒的創業公司的點子最初看來通常是很差的,他們會被多數創投拒絕,只有頂尖那位以外。

Dropbox 即是例子之一。YC 最初起源於波士頓,而最初的三年我們在波士頓和矽谷交替培養了一批創業公司。因為波士頓的投資人數量通常很少,並且膽小。Dropbox 就是一個位於波士頓卻在矽谷的 Demo Day 上被發現的公司。波士頓的投資者都和 Dropbox 接觸過,但沒有任何人決定對他們進行投資——Dropbox 只不過是又一家備份和同步資料的科技公司而已,他們是這麼想的。但 Demo Day 剛過幾週,Dropbox 就拿到了紅杉的 A 輪融資。

041

簡化回答

不理解投資人將投資看成一場賭博的結果是,很多創業者會準備滿滿十頁的材料來說服投資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要說服投資人去相信一件不確定性過大的事情,必須各方面材料都齊備才可。事實上你只要告訴投資人一件很確定的事情就可以——你是否有能力以差異化的方式來解決將不可避免遇到的問題。另外,當你面對投資人時,盡量用你說服自己的那套語言來說服他們。你不可能用很含糊的辭令來和自己對話,同理投資人也希望自己聽到的理由是簡潔明確的。

最後,如果你還是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看起來很有實力,可以試試以下幾點:

  1. 做出一些值得投資的成績;
  2. 理解為什麼你的公司值得被投資;
  3. 把這個理由清楚地解釋給投資人。

相信一點,只有當你真正相信一件事情時,你才能自信坦然地說出此事。盡量把事情做好,然後把這一事實自然地告訴投資人。

SOURCE: paulgraham.com


  1. 關於冪次法則的詳細分析以及案例可以參看豆瓣相關文章。Paul Graham曾寫過一篇文章《Startup=Growth》,此文中的觀點和註解 1 類似,即他認為創業公司必定是高成長的公司,成長斜率很陡,因此符合冪次法則。

Read Full Post »

你如何確定你喜歡研究工作?

以下引用自PTT網站PhD版,作者是CarloL

Re: 想要聽聽大家對於念博士的看法

你如何確定你喜歡研究工作?
– 你最愛談的就是研究?
– 無時無刻都在想研究上的問題, 甚至有時會失眠?
– 你曾為研究工作做過最超過你自己舒服界線的事情是甚麼? 你願意做出多大的犧牲?
– 為了多一點時間能專心做研究, 改掉很多混的習慣並且放棄與朋友鬼混的時間?
– 為了得到一個非自己專業領域的答案, 跑去參加一個非自己領域的會議, 並勇於問人?
– 只要得到答案, 就算不會的東西, 也死命要學到會.
…….
你認為的研究工作是如何?
還是你只是喜歡研究生活的"表象"?

喜歡想事情, 學東西, 找答案, 是人的天性, 很好玩, 乍看研究工作好像就這麼單純.
但喜歡和職業, 差別還是很大的.
職業的意思是你願意承受職業的紀律與要求,
你一直要把你的頭腦保持在很好的狀態,
並且不時要把自己逼到超越自己本來舒服的程度, 即使自己有時狀況不佳,
還是要擔負起該做的責任, 因為你還要對很多人負責.
也要做很多衍伸相關的事情, 例如教書, 找錢, 經營一個研究團隊, 做服務, …
並且喜歡其他也是這樣子的人打交道, 靠這個來吃飯.
你有多大的熱情與意願下多大的承諾? 即使最後不是你理想中的教職,
你也覺得有機會這樣在知識的荒野中探險開創, 這樣的人生經驗非常值得,
你願意為這個志業努力奮鬥, 不管最後是在哪個位置.
你覺不試你會後悔, 那你就可以考慮念博士班, 走研究的路.

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講, 喜歡運動, 和變成運動員是兩回事.
每天運動一小時和每天全職都在把自己的體能保持在最好的狀態是兩回事.
當運動員要忍受的運動傷害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太多了.
你只是喜歡沒事常常運動, 還是你真的認可投入運動生涯
對你的人生還有對整個社會都是有意義的?

我看到是很多跟我說喜歡做研究工作的學生投入"業餘的條件, 承諾與努力",
卻幻想著"職業的結果". 看不出行動上他們真的真心誠意多熱愛研究工作.
多半重視"目的"勝於"過程", 誤解研究生活的本質.
舉些例子, 只數 P 或 IF, 而不重視研究問題的必須性, 或不看更大的圖像.
或者我看到版上討論挑選老闆的時候, 算計老闆有多"大頭", 多有"人脈".
但我看許多研究生時, 卻怯於跨出自己的實驗室認識人,
去參加研討會就只跟自己實驗室的人混在一起.
自己都不建立自己的人脈了, 但會算計"人脈"這件事.
其實很多"大頭老闆"是發自內心逢人喜歡討論研究, 對人很謙虛, 所以容易交得知音.
還有認識人是一回事, 最後真正有用的是"贏得別人的尊敬".
所以你真的很喜歡跟這群熱愛學術的人在一起嗎? 大家一起開會時,
交換彼此最新成果時, 你能否很真誠的與這些人分享? 不卑不亢.
所以確認自己是不是喜愛研究生活的一環是你是不是喜愛在這裏面的人,
認同他們的生活態度與方式.

撇開人, 回到研究本質,
做研究的最大本質是挑戰未解的問題, 所以常常要在一堆混沌中釐清方向.
第一是, 當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 如何從這裡問一個好問題.
還有你要檢視解決的問題有多重要? 你的重要只是因為大家都在做,
所以你以為重要, 還是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問你自己的問題,
有洞見的選擇一個在你能力範圍內, 你認為可作可長可久的一系列的研究,
並且經過長久的累積研究能造成人類知識增長.
你能說服你的同儕你做的研究的重要性嗎?
做研究常常是問完問題了, 接下來是連解答存不存在都不確定, 你如何找解答?
當你著手開始找答案, 得到一些 data 了, 你如何驗證你的 data 的可信度與準確性.
最後你如何解釋你的 data, 如何從你的 data 引申出下一步工作 …
當這一些都很不明確時, 你有能力去抽絲剝繭釐清這一竊, 並且接受這樣的壓力嗎?
你願意花多大力氣去思考你研究工作的價值, 自己找到定位, 證明你的工作的正確性,
當別人來挑戰你的研究時, 你的研究能接受考驗嗎?

我看過很多學生, 光是在檢視自己答案的正確性這部分就很被動了.
以為有個 data 出來就是做研究了.
可能有這樣的誤會, 所以可能很多人以為研究工作比較輕鬆…

我常覺得如果研究工作做得很好的人, 即使時不我予, 找不到理想的教職,
也是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我想不出業界不會願意雇用一個, 分析思考能力強,
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 表達有條有理, 學習力強, 有辦法從零到有的人才.
更何況, 一旦有博士學位, 世界就是平的, 你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工作.
並且總是可以把自己未來的職業當作一個研究題目, 找到解答.

其實當你重視本質時, 到底出國念, 幾歲念, 這些都不是必須條件.
並沒有一個定律說只有三十歲以下出國唸博士班才能做出好研究.
要找答案的能力與自信的最重要動力來自於你自己心中, 不是外面.
外面提供的只是一個訓練環境與機會.
但這個過程不容易, 不可能只靠自己,
所以有個好的 advisor 和支持研究的環境才能幫助你變成更好的研究者.
不要盲目相信只有外國的教授和研究環境才能成為走研究之路,
有時到了國外, 你能得到的機會反而比留在國內還少.
要自己睜亮眼睛,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且有很好研究風範的 advisor, 並且他的 style 是你學的起來的,
這樣才是開啟自己研究之路的好方法.

我覺得好的博士訓練是很棒的人生經驗, 有人提供你錢,
讓你在知識的領域上挑戰你自己, 把自己磨練成一個更好的人. It’s a very good deal.
(除了學術界, 業界也有這樣的地方, 例如我同學在台積電也有這樣的際遇)
我個人的博士生涯是我求學生涯中最愉快的一段時光.
即使少賺了很多錢, 我覺得這些經驗不是錢買的到的.
如果再重新選擇, 我還是會選一樣的路.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每個人的研究之路也都很獨特.
你有多好的資質, 多大的熱情, 多深的本, 和際運, 版上的人都不知道.
你可以用好研究的方法來獨立思考這個問題,
祝福你找到你的答案.

Carlo

Read Full Post »

成功的定義

TED talks
Benjamin Zander談音樂與熱情
看完受到很多的啟發,也覺得自己待改進的地方很多,要如何激發自己(與別人)的熱情呢?
——————————————————————
內容節錄:我體認到我的工作是去激發別人的潛能。當然,我要知道我是否可以做得到。你猜我發現什麼? 只要看著他們的眼睛。當你看到發亮的眼睛,你就可以知道你做到了。我對成功的定義。對我來說相當簡單。不是在於財富、名聲以及權力。而是在我的周圍有多少隻發亮的眼睛。

Read Full Post »

溝通(轉自網路)

心靈密碼 【 溝 . 通 】

1、與老人溝通, 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2、與男人溝通, 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3、與女人溝通, 不要忘了她的情緒。

4、與上級溝通, 不要忘了他的尊嚴。

5、與年輕人溝通, 不要忘了他的直接。

6、與兒童溝通, 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一種態度走天下,必然處處碰壁; 因人而異,才能四方豁達。

Read Full Post »

孫運璿給兒子的一封信

台灣政壇知名行政院長孫運璿,生前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這封信最近才流傳出來,並很快的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其實這信適合所有人看!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孫運璿送給兒子的備忘錄

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一)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二)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事?

(三)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務必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如果你所謂的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手無寸鐵,謹記!

(六)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可以獨立時,我的責任已經完結。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八)我買了十多二十年的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

(九)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都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Read Full Post »

Introducing……

很棒的短片,感謝網路及影片編輯軟體的便利,讓大家的創意及觀點得以傳播。

懷胎生產很辛苦,短短的影片卻代表了九個多月的孕期和最後的陣痛及分娩,母親真的很偉大,而且生完不是一切就結束了,還要把小孩帶大,讓他茁壯、獨立。

————————————————————————————————————

懷胎九月連環拍 迸出小女嬰

NOWnews

現代人相機、手機不離身,方便利用照片或影片記綠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時刻。日前網路上出現了一部溫馨的影片,短短90秒完整記錄一名母親懷胎9月的點點滴滴,不少網友看完直呼「好感人」。

影片一開始,一對情侶出現在螢幕中,男方先在女方面前跪下,閉上眼溫柔親吻了她平坦的腹部。接著男方離開了房間,女性轉身以側面面對鏡頭,四周景物不斷變化,女方原先平坦的小腹也緩慢隆起,最後隆起成一顆渾圓的大球。

這時,男方又出現在螢幕中,女方指著手錶,代表時間到了,該是讓小寶寶誕生的時候了。男方點點頭,再次跪下、親吻女方的腹部。突然之間,女方的渾圓大肚馬上蹦出一個可愛的小女嬰,兩人就抱著這名可愛的小女嬰,緩緩接近鏡頭,最後影片在這名小女嬰的微笑與寫著名字「艾蜜莉阿馬亞」(Amelie Amaya)的字幕畫下句點。

這部影片分享至網路上不到一星期,就累積了接近30萬的點閱率,以及數百則留言。欣賞過這部影片的網友皆表示內心十分感動,對於他們能製作出如此精采的影片感到相當佩服。

Read Full Post »

這幾天的體育版新聞無不圍繞著華人之光林書豪,他在世界籃球殿堂NBA的傑出表現。身為台灣人,能夠看到子弟在海外有這樣的成就當然會讓我們覺得與有榮焉。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背後的意義並不是那樣簡單的。

在進入紐約尼克隊之前,林書豪曾被所有的NBA球隊都拒絕簽約,連坐板凳球員都在去年連續被兩支球隊踢走。更別提當初因為沒有一個NCAA的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就讀,以至於他不得不選擇進入那個並非以運動著名的長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在得到當前的榮耀之前,他所曾經過的這些彎曲挫折,卻正是我們一般台灣學生或父母所避之惟恐不及的。這樣的林書豪,似乎才是我們在「與有榮焉」時所應深思的一面。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林書豪的父母,當時難道不會覺得讓這樣會念書的孩子去打球太可惜了嗎?那不是只有「不會讀書的孩子」才作的事嗎?不能進入籃球傳統名校不就表示一種挫敗嗎?後來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不就表示他應該走進華爾街才對嗎?若早知道要去NBA打球,那些高額的學費豈不就白白浪費了?又為何非要去挑戰那幾乎沒有亞洲人可以生存的地方,經歷這麼多失敗、冷落、與屈辱?如果走一般人的路,作爸媽可能還可以用關係拉你一把呢!

這些話聽起來都很熟悉?只是並非發生在林書豪身上,而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身上,反應出許多台灣中產階級父母對子女生涯規劃的一種「強迫性焦慮」。嘴巴上說是為了子女好,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所以我們很少在乎孩子的興趣,只想培養他們才藝;我們不鼓勵他們尋求人生的夢想,只想讓他們走在一條我們放心的道路:與別人一樣拼明星學校、選熱門科系與作別人羨慕的職業。這樣的想法雖是出自於父母親的「善意」,但卻根深蒂固於我們社會,成為台灣教育改革始終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也是正是林書豪的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與我們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去年十月份,林書豪與其母親吳信信接受台灣好消息電視台的專訪,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是甚麼樣的家庭教育幫助了林書豪經歷這一段尋求夢想、忍受挫折、然後逐夢踏實的過程。因為信仰的關係,林書豪的父母在孩子打籃球的這件事上學會放手,讓他追尋上帝在自己身上的特殊計畫。他們明智地注重品格培養而非最後的成果,使得林書豪不會在輸贏的壓力下患得患失,反而更能謙遜感恩地享受籃球的樂趣,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並未有這樣的信仰思維,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林書豪與其家庭的例子,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及早尋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引導合適的道路,接納他們的跌倒與失敗,並繼續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的夢想。這可能會是一條與他人不一樣的路,無法馬上有清楚的結果可以期待,但我們卻可以與孩子一起經歷生命中真實的歡笑與淚水。

(作者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Read Full Post »

Read Full Post »

一根火柴 (王永慶)

一根火柴棒價值不到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卻可以摧毀一棟房子。

可見微不足道的潛在破壞力,一旦發作起來,其攻堅滅頂的力量,無物能禦。

要疊一百萬張骨牌,需費時一個月,但倒骨牌卻只消十幾秒鐘。

要累積成功的實業,需耗時數十載,但要倒閉,卻只需一個錯誤決策。

要修養被尊敬的人格,需經過長時間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產卻只需要做錯一件事。

一根火柴棒,是什麼東西呢?

它就是下列四項:

1. 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

2. 不經理智判斷的決策。

3. 頑固不冥的個性。

4. 狹隘無情的心胸。

檢查看看,我們隨身攜帶幾根火柴棒?

(轉貼自網路)

Read Full Post »

Older Posts »